《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Earthquake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Vibration)》(季刊)創(chuàng)刊于2002年,由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主辦。是反映我國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領域最新成果和國外該領域最新進展的學術性期刊,旨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推動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學科的發(fā)展,減輕地震災害。本刊由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主辦、美國多學科地震工程研究所中心(MCEER)協(xié)辦。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主要刊登以下內容的綜合評述、專題研究論文和科研簡報:結構和工程體系震害評定,強震觀測與分析,土木基礎設施的地震危害性與危險性分析,場地對結構的影響和巖土工程,建筑物與生命線系統(tǒng)的抗震性能和設計原理,結構控制,現(xiàn)有基礎設施系統(tǒng)的修復策略,結構動力學以及和地震工程相關的阻尼理論的進展,應急傳感與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高性能材料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以及風、波良和其它動荷載下土木工程結構振動問題。
刊物榮譽
該刊被許多著名文獻數(shù)據(jù)庫收錄,如: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核心版)、《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還被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yè)團出版的《日本科學技術信息中心數(shù)據(jù)庫》(JISCT)以及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ctionary)等收錄。
該刊還與國際上許多地震研究中心和相關大學建立了交換關系,如,美國地震工程多學科研究中心技術報告(Technical Report NCEER)、美國地震工程多學科研究中心信息中心(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N.Y.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等,在國際地震工程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該刊系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源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源刊。
該刊獲中國地震局系統(tǒng)優(yōu)秀期刊評比一等獎,首屆黑龍江省出版精品工程獎提名獎
辦刊宗旨
本刊的辦刊宗旨在于反映我國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方面的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服務。
收錄情況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EI;工程索引(美);
SA;科學文摘(英);SCI;科學引文索引(美);萬方收錄(中);
劍橋科學文摘;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期刊收錄匯總
1.本刊實行網(wǎng)上投稿。要求文章短而精,在不影響文章質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壓縮版面,能用參考文獻引證的,不在文中贅述。請在稿件首頁上方以簡短文字寫出文章的創(chuàng)新點。
2.來稿應署真實姓名,注明第一作者個人信息(出生年、性別、技術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須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
3.每篇論文須包括中英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引言、正文、中英文對照參考文獻。
4.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
5.中英文摘要須寫清楚研究的問題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目的、方式、方法、結果、結論)。中文摘要字數(shù)不低于300;英文摘要500左右英文單詞為宜(不必與中文對應)。關鍵詞3-5個,中、英文對應。
6.量和單位須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正體書寫。數(shù)學公式中的變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體,外文符號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應注意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等(一般變量應為斜體,矢量、矩陣及張量為黑斜體;常量e、π,三角函數(shù),虛數(shù)單位i或j以及對數(shù)與自然對數(shù)、轉置T等應為正體,上下角標符號如為標識性的,應為正體,如為量的符號,則為斜體)。凡在公式中出現(xiàn)的物理量均應給出說明。
7.公式、圖、表全文統(tǒng)一依次編號(文中插圖最好另存為jpg.格式文件)。圖題、表題均要求注有中、英文對照。插圖一般不超過5幅,寫清圖號、圖題,插圖線條不宜過細,照片與插圖統(tǒng)一編號,表格中用三線表。表中欄目及圖的欄目應按標準方式標注。如:時間的標注方式為t (s)或 t(min)與t(h)等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標注方式依次應為u(m)、 v(m/s) 、a(m/s2)等。
8. 參考文獻應注意引用近兩年國內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獻,需有中英文對照。所有文獻限列作者親自閱讀且已公開發(fā)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獻,并按文內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編號,文中須有注釋。參考文獻的作者、編者、譯者不超過3人時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請作者務必寫清楚如下文獻著錄格式:
期 刊:[序號] 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頁碼.
專 著:[序號] 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論文集:[序號] 作者.文獻題名[C]//論文集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序號] 作者.文獻題名[D].出版地:授予單位,授予時間.
9.在線采編網(wǎng)上投稿,投稿時須簽署《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論文著作權轉讓書,按《著作權法》執(zhí)行,將該論文的復制權、發(fā)行權、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等權利在全世界范圍內轉給本刊。由全體作者簽字后,掃描上傳至系統(tǒng),否則不予受理。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修改,實質性內容的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
10.來稿必復,來稿須為未發(fā)表的學術成果,在未收到退稿通知之前,不得投往他刊。
11.需修改的稿件,請參閱審稿專家的評審意見逐條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和答復(務請寫清修改情況和修改之處),修改后的稿件和意見答復上傳至系統(tǒng),以便復審。
12.來稿一經(jīng)發(fā)表,酌寄稿酬,并贈送樣刊2本。請作者將郵寄地址、郵編、電話寫明。
請登錄后再使用評論功能
去登錄